8天、6.37亿人次、4665.6亿元!疫后旅游业最后一搏结局如何?
第2961期文化产业评论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也影响着许多行业发展,尤其对旅游业的影响有目共睹。随着国内防疫形势持续好转,人们终于盼来了史上最长的8天假期。国庆、中秋合体是疫后复苏的第一个超级长假,被业内视为今年旅游业最后一搏的转折点,最后的结局如何?又有哪些特点和变化?本期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将逐一为您解读。
作者 | 小军哥(文化产业评论作者)
编辑 | 艾瑞斯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6325字 | 预计阅读时间16分钟
中秋和国庆双节合体,探亲与旅游客流交融,疫情后的首个超级黄金周聚焦无数目光,无论是游客还是旅游市场主体都充满无限期待。截至10月8日,8天“十一”长假接近尾声,最后的结局如何?距离报复性预期还有多远?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特点和变化?
10月8日,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7日当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208.9万人次,同比恢复82.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18.4亿元,同比恢复78.1%。前7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18亿人次,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43.3亿元,同比恢复69.9%。
截至发稿时,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最细性能数据,八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 37亿人次,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69.9%。
△2019-2020年国庆假期数据对比
其实,早在国庆中秋放假之前,关于“双节”期间旅游行业复苏的预估就已经传开。9月中旬,根据文化旅游部预测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节假期期间,国内旅游总数预计将达5.5亿人次,差不多是去年同期的七成。而根据“携程”预计,今年国庆中秋“黄金周”的国内旅游人数可能达6亿人次。
伴随双节假期到来,积攒多时的出游计划终于大爆发。据央视新闻报道,10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创疫情发生以来全国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全国高速公路流量约5400万辆次,同比增长3%左右;全国水路发送旅客70.52万人次,比9月30日上升24.97%;全国民航预计运输旅客167万人次,与2019年10月1日基本持平。
△央视新闻画面截图
与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旅客流量相比,人们被压制的消费欲望也在汹涌释放,全国各大旅游城市和著名景点,纷纷开启了久违的“人从众”模式,一个又一个复苏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据文化旅游部数据,国庆中秋假期首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0.9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3.8%;实现旅游收入766.5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8.9%。
另据携程发布的《2020十一景区门票在线预订报告》显示,截至10月4日,国庆景区在携程平台预订的人数不仅已恢复去年同期水平,更是同比增长超过了100%。部分景区来自携程的游客量达到去年的2到5倍,最高增长10倍以上。其中,上海、北京两大城市景区的人气最高,江苏、湖北、浙江、广东、陕西等地旅游人气也创今年新高。
△北京天安门广场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1日,全市重点监测的223家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08.7万人次,与去年国庆假期第一天相比增加69.84%;营业收入达7228.1万元,与去年国庆假期第一天相比增加219.63%,与今年五一假期第一天相比增加169.14%。
△上海外滩再现超大客流
国庆中秋当天,上海市150多家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95万人次,同比增长110%。其中,上海野生动物园接待游客2.3万人次,同比增长254%;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接待游客1.85万人次,同比增长208%;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5.79万人次,同比增长426%;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各景区点接待游客2.8万人次,同比增长655.9%。
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对比近两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国庆假期四天小结数据发现,2019年国庆假期前四日,全国共计接待游客5.42亿人次,同比增长8.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26.3亿元,同比增长8.58%;2020年10月1日至4日,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同比恢复78.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120.2亿元,同比恢复68.9%。
△2019-2020年国庆假期前四日数据对比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庆中秋同体共8天长假,与去年国庆7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过去从第5日开始各地陆续迎来返程客流,而今年国庆第5日、6日全国不少地区反而迎来新一轮客流高峰。
10月5日,四川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328.6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283.37万元,与今年“五一”假期第五天相比,接待游客人数增长202.02%,门票收入增长426.78%,旅游市场恢复到去年同期85%以上水平。
△国庆期间乐山大佛景区
10月6日,广东省纳入监测的150家景区接待游客145.8万人次,同比恢复84.7%;纳入统计的14段古驿道重点区域,接待游客29.4万人次,同比恢复77.0%;纳入监测的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接待游客14.2万人次,同比恢复78.2%。
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梳理发现,在国庆中秋长假的加持下,文化和旅游市场恢复持续加速,多个省份国庆接待游客人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80%以上,部分省份甚至达到90%以上。
△湖北襄阳唐城景区游客如织
《湖南日报》10月5日报道,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5日全省纳入监测的70家乡村旅游区接待游客11.4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60.94万元,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1%和99%。
《江西日报》10月6日报道,国庆假期前4天,江西全省接待游客近4000万人次。10月1日至4日,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3993.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4.71亿元,分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2.45%、92.13%。
《河南日报》10月5日报道,国庆、中秋假日过半,河南省旅游市场供需两旺,安全有序。1至4日,河南全省共接待游客3501.87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恢复了87.21%,旅游收入154.7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恢复了79.28%。
当国庆节遇上中秋节,在长达8天的假期里大家是如何度过的?这个特殊的十一黄金周,跟往年相比又有哪些特点和变化?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对比分析各地发布的假期信息和相关平台数据报告,从中寻得端倪。
从去年十一假期国内部分景区试行门票预约制,到今年“无预约,不旅游”已成为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新常态。数据显示,今年十一,有10000多家景区通过携程门票平台预订、预约,覆盖国内1200多个城市和目的地,创历史新高。此外,旅游之前先网上领券再订票,也成为今年国内旅游的习惯。据统计,携程国庆门票补贴活动一上线,在国庆的门票订单中就有超过50%的用户享受了优惠补贴。
在目的地选择方面,热门核心旅游景区仍是中远途游客的首选地之一。据携程9月30日到10月3日的订单数据统计,四川九寨沟以3706%的同比增长排名第一;其次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同比增长724%;玉龙雪山同比增长405%;南浔古镇同比增长293%;上海欢乐谷,同比增长180%;海南南山文化旅游区同比增长166%;浙江乌镇同比增长140%;三亚蜈支洲岛同比增长135%。
国庆中秋期间,全国280家5A级旅游景区游客预约量每天保持在90%以上。其中,黄山景区再次成为全网关注的热点,从10月4日晚到10月6日早上,24小时内四上微博热搜,网友们给黄山取了个“热搜之王”的绰号。虽然黄山再上热搜仅是因为几次暂时性的拥堵,但也反映了游客对黄山的偏爱 。
△黄山景区网上视频截图
8天超级长假巨大的过夜客流和本地市民,也让各地夜间文旅消费场所持续爆热。国庆期间,重庆举办以“文旅大舞台·点亮山城夜”为主题的“首届山水重庆夜景文化节暨第五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开展近200场夜景游玩、演出等夜间文旅活动,持续激活夜间文旅市场活力。10月1日,全市接待过夜游客38.54万人,恢复到去年同期87.4%。
△解放碑十字金街化身大舞台
此外,在宁波市的象山影视城,中秋之夜推出嫦娥奔月、景区夜游、夜探剧组杀等一系列全新的活动,景区内硕大的襄阳城广场被挤得水泄不通,一夜间爆红网络,甚至还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在西安大唐不夜城,双节期间同样出现“肩碰肩脚踩脚”画面。
△象山影视城嫦娥奔月节目
综合今年双节旅游数据看,旅游人次基本恢复到去年平均水平,部分数据甚至略微上升。虽然此次8天长假民众出游热情高,但受开学后保护学生健康的考量,大部分家庭选择了本地乡村游、周边游。从飞猪数据来看,今年国庆、中秋期间本地游和周边游增长超过50%,同期增幅首次超过长线游,出游距离和时长大大缩水。
这恰恰是疫后人们旅游消费习惯改变的最好证明。据南京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统计,国庆节以来,南京郊区的石塘人家、大塘金等8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日接待游客总量保持在数万人次,最高日接待量近8万人次,达到今年新高。其中,亲子度假、民俗研学、乡村体验等旅游产品最受欢迎。
爱国热情催旺红色旅游,是本次假期旅游的一大特点。今年国庆适逢中秋,各地以爱国主旋律引领国庆假日旅游市场,红色旅游线路备受游客青睐。据韶关市文化旅游部门统计,10月1日至5日,韶关市共接待游客96.15万人次,旅游收入5.57亿元,其中仅梅关古道就接待游客1.70万人次,旅游收入81.38万元。
△游客在红岩魂陈列馆前参观
在重庆红岩革命圣地,国庆假期前四天,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共接待游客超9万人次。其中,10月1日至4日,江津区聂荣臻元帅陈列馆接待游客近1.7万人次。在贵州红色旅游火爆,国庆期间,遵义会议会址、遵义娄山关战斗遗址、息烽 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黎平会议会址等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络绎不绝。
国庆中秋假期用户观影热情高涨,电影市场迎来了疫情后久违的“票房热”。灯塔专业版票务平台显示,截至10月7日18时,国庆档(含预售)的电影总票房已破33.30亿元,《我和我的家乡》以16.49亿元的票房领跑大盘,其次为《姜子牙》12.95亿元、《夺冠》5.98亿元。截至发稿前,总票房为39.23亿元。这一成绩虽不及去年同期,但比2018年国庆档19.1亿元的总票房,超过了20亿元。
受疫情影响,今年演出市场按下“暂停键”达8个月之久,在国庆中秋假期助力下如今也逐渐开始复苏。据相关报道,国庆假期期间全国举办超20余场音乐节,堪称史上最强“音乐节”国庆档,其中,草莓音乐节在国庆期间在北京、东营、哈尔滨、成都就有四站。此外,“CNF国粉国际音乐节”将于10月17日至18日在成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办。
黄金周,历来是观察中国经济的窗口。
纵观今年国庆黄金周,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殊性。其一,“中秋+国庆”双节叠加,时间长达8天,为历年黄金周之最;其二,受疫情影响,经过9个多月压抑后,超6亿国人开启度假模式,出行人数为世界之最;其三,旅游市场开放,各大景区、文娱场所经历过闭门歇业过后,在平衡市场运营和疫情防控方面,面临不确定性挑战也史无前例。
目前,中国“十一”超级黄金周落下帷幕,压抑许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有效释放,对疫后文旅行业的拉动作用无需赘述。特别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出游人数达到数亿规模,但国内没有出现一例本地疫情,可谓是一场完美的收官之战。正如关注今年中国国庆假期的美国《纽约时报》所言:“这是迄今为止表明中国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的最明确信号。”
反观这个令世界叹为观止的中国“超级黄金周”,超6亿中国游客能够安全顺利跨越新冠病毒疫情的樊篱,主要得益于举国上下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及防疫常态化背景下坚持不懈。同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这个“超级黄金周”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试金石”作用。
一是拓展了文旅消费路径。有数据显示,旅游产业链效益约为门票价值的7倍,包括食宿、交通、购物及周边间接消费。此次“超级黄金周”,文旅消费市场的张力再次释放。据统计,在国庆前5天假期内,借助强大的客流量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金额达到5.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36.9%。数据显示,湖北省节日期间整体消费金额超过去年同期30%以上,其中地方特产的异地订单增长60%以上。假日经济“带货”效应明显增强。
△海南离岛免税店国庆购物画面
二是检验了行业发展现状。基于前文市场数据分析,我们窥见到了火爆的“十一”黄金周市场的同时,还应看到受疫情影响的业内企业发展现状。以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为例,湖北凤之旅国际旅行社作为地方的龙头企业,自五月中下旬复工以来,通过旅行社组团、接待游客人数不到3万人。这一数据尚不及往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国庆期间,全国仍有很多旅行社仍处于复工不复产的状态,因为疫后以散客和自驾游游客居多。
三是催生了市场破局的勇气。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庆中秋期间,全国有近500家景区实行不同的门票免费、折扣政策。这项免门票政策当时是为感谢全国抗疫医护工作者所设,后来演变成旅游业自我拯救的良药。据青岛官方消息,国庆期间,包含崂山风景区在内的12家国有A级景区实行免门票开放,客流量大都达到当日最大承载量的75%,有的甚至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且游客的二次消费显著提升。尽管这份良苦用心有几分无奈,但对激活其他旅游要素,拉动整体消费链条却是难得的勇气。
△央视新闻报导截图
四是见证了消费习惯的改变。从飞猪数据来看,今年国庆本地游和周边游增长超过50%,同期增幅首次超过长线游,出游距离大大缩短。出游距离和时长的缩水,除了对长途游疫情防控谨小慎微外,也反映了当下用户不再注重跑得多远,而是关注在更近的地方玩得更好、更安全。因此,如何顺应疫后用户旅游消费习惯和需求变化创新旅游产业和业态,对旅游行业来说,也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和破解的新课题。
今天“十一”黄金周将完美谢幕,8天爆发出的假日文化和旅游消费热潮,凸显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释放的内生新动能。在提振消费信心的同时,加快推动了国内文旅市场的复苏,并为世界其他国家推动疫后文旅游经济复苏提供了“中国经验”。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推动文旅业振兴发展提出诸多新挑战。如,山西省太原台骀山景区“10.1”重大火灾事故、云南大理双廊古镇店员辱骂游客事件等,无不警示我们,后疫情时代“以不变应万变”显然已经行不通了,如何顺势而为、主动转变才能更好地适应文旅市场发展新要求!